携河发展,济南与“幸福河”双向奔赴

2024-09-18 16:29:26 来源: 澎湃新闻

[ 摘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从巴颜喀拉山北麓流淌而出,穿高山峡谷、汇千流百川,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观世间兴废、历沧海桑田,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郑州、2021年济南、2024年兰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亲临黄河一线考察调研,对各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以黄河为主题的座谈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五年来,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标准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统筹抓好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等一体化综合治理,高起点、高质量谋划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全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落地落实。

【大河之治】 逐“绿”前行 下好保护一盘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考察调研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个省区,亲自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进行系统部署。

济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和“山泉湖河城”独特禀赋,高标准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强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泉城生活新常态。

去年,全市PM2.5浓度为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最优,3项指标全部达到省考核目标。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3年保持100%,水质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3个,创建成果总数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局部的、短期的、个别的,而是全局的、长远的、系统的。

今年,济南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这一目标,以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为基础,从环保装备制造、大气污染防治、碳减排、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风险隐患整治、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等11个方面着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为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真幸运,碰到了一群黄河刀鱼。”近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军在黄河支流浪溪河旁,端详着刚刚打捞上来的3条黄河刀鱼兴奋不已。这是他们开展黄河流域重点河流湖库水生态调查以来,在济南境内首次发现的黄河刀鱼群。作为濒危洄游鱼类,黄河刀鱼群能出现在黄河支流,说明济南境内黄河水质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但也是一座严重缺水城市,这就造就了济南历来重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济南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本着“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理念,完成《济南市河道管理保护条例》《济南市节约用水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定》等法规、规章制定实施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目前,济南水务行业拥有地方性法规8部、政府规章5部、配套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政策文件40余件,为全市各级管水治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在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压力,济南市统筹抓好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和太平水库建设等系列水资源调蓄工程,出台《济南市城区自备井封停工作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着力打造节水典范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连续22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间,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绿色发展体制扎实推进,生态济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大河之美】 向“绿”而生 厚植绿色新理念

近日,蓝天白云下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植被连片、触目皆绿。携河发展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成立以来便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区绿地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生态建设效果初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一座伴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而生的新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2021年4月25日成立以来,锚定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今,随着高标准规划落地实施,济南起步区生态底色更扎实、城市综合承载力加速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迸发强劲新动能,一座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未来希望之城加速崛起于黄河之畔。

按照“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的建设目标,济南起步区规划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彰显“城即园林”特质,已累计开工生态保护类项目60余个,打造8个绿化示范村居。依托大寺河、青宁沟、邢家渡引黄干渠等河道,同步打造纵向生态廊道,将南部黄河风貌与北部田园风光相连,目前已完成多条河道疏浚工程,青宁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济南起步区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格局加速成形。

济南起步区编制绿色城市专项规划,从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5大领域,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零耗煤,现有公共建筑、安置房均采用清洁能源供暖,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与此同时,每年编制济南起步区“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全域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社区”“无废村庄”“无废学校”“无废商超”“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工程,加快推进“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

整体看济南,这座城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绿色消费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健康建筑纳入高品质建筑政策支持范围;建设绿色安全、健康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积极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1.5万辆。同时,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9.2万个。

济南市积极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指导商超综合体采购绿色产品,设置销售专区,提升绿色消费水平。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增设光伏发电设施,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光伏发电项目,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0957吨;积极探索电力交易新模式,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获得首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

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正成为济南市最鲜明的底色。

【大河之要】 点“绿”成金 发展新质生产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济南市瞄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主攻方向,聚焦钢铁、化工、建材、炼化、食品等行业,“一业一策”研究制定改造提升方案,不断调优结构、拉高层级、延伸链条,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济南市将持续充实完善重大技改和工业投资项目库,深入实施“技改双千”工程,优化技改投资综合奖补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年度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传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强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5%,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是城市向“绿”发展的重要一环。

绿色低碳同样是济南起步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通过搭建“3+1”主导产业体系,明确“6+4+2”产业主攻方向,如今智能车、新能源、新会展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澎湃。

在智能车产业方面,济南起步区今年服务推动比亚迪生产整车约10.7万辆,“海豹06”车型顺利投产。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济南起步区推动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首块组件下线,新引进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并开工建设,将在全省打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聚焦氢能产业,采购56辆搭载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用于渣土运输、环卫领域,同步规划氢能撬装站、综合能源站,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以未来产业园为载体支撑,加快导入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强的项目,率先在全省打造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黄河岸边,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奔涌。

【大河之望】 以“绿”为底 乐享高品质生活

9月的稻穗在风中轻摇,花香、鱼塘、鸟群,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垂钓。在槐荫区的黄河岸边,玉清湖街道、美里湖街道、吴家堡街道的“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串珠成链”连片发展,形成了集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特色风貌带。

近年来,济南市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外3659个村庄规划编制,全市共划定684个乡村单元,平均每个单元覆盖5—6个行政村4000余人口,重新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村”资源,优化全域国土空间布局,构建乡村振兴“生命共同体”。

随着城市加快建设,济南起步区迎来群众大规模回迁和人口导入,前期布局的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迎来新建设进展,将助力托起新市民幸福生活。在教育方面,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教育设施7个、续建17个、竣工4个。同时,济南起步区先后引入美国菲利普斯艾斯特国际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小学、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和项目。在医养方面,山大二院北院区一期项目是济南起步区首家三甲医院,力争年底前开诊运营;起步区加大普惠性医疗资源供给,新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71所村卫生室。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力争今年底竣工交付。在设施建设方面,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项目6万座席专业足球场进入屋盖钢结构施工阶段,体育馆、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也已开工建设。

如今,济南起步区跨黄通道越织越密,市政道路串联成网,绿色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渐次实现,“黄河滩”正变成“幸福滩”。

辞赋作家王国钦先生曾在七绝《中华黄河楼即兴》中写道:“疑是平川起蜃楼,风光两岸画中收。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的确,就这样把黄河放在心尖上,方能不负黄河的哺育,不负黄河的馈赠,不负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远擘画。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