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IN的生活方式-诗意山居
2019-01-10 17:23:58 来源: 济南房地产网
摊开中国地图,只见山脉纵横、纠结交织,构成了华夏大地的骨骼与血脉。山,自古以来也一直独得中国人青睐,从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 到现代精英的向往,一直与山有着密切的关联,人对山居的向往也是愈演愈烈。
山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世人为何偏爱山居?这一次,让我们跨越千年,看看中国人与山的不解之缘,也让我们看看人究竟如何诗意的栖居。
帝王的“疆场” 帷幄江山
大清光绪年间,白山黑水的后裔爱新觉玉构敬书“五岳独尊”,置泰山于极顶。作为当仁不让的王朝首山,其代表的政治光环无与伦比。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72余位帝王的泰山行,他们在此祭祀、狩猎、会盟、定大位。其中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汤…
特别是帝舜,在此照会四方诸侯,遥祭泰山,以示大一统;而千古一帝始皇,更是在秦王朝建立之初,不顾鞍马劳顿远赴泰山举行封山禅父大典;一代女帝武则天,借助泰山的“神威”为自己的登基铺路;
即使在最低落的时刻,时任国民政府的蒋介石仍不时率众游览,可见其在“国山”地位之重。可以说,泰山既受到中国历代帝王的敬重,也在其统治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关于泰山的文学几乎与中国文学同步,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詹”之说,圣人孔子盛赞“登泰山小天下”, 苏轼感慨“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帝王对山的狂热加持诗人的歌颂,中国人对山的痴迷愈演愈烈,对山居更是愈发向往,甚至有“无山不成居”之说。
文人的“桃源” 诗情画意
有所谓“江山如画”,不知是山孕育了诗画,还是诗画成就了山。中国文人对山数千年的感知、感怀、感悟,又化作磅礴的山水画和隽永的山水诗,山赠予文人灵感,文人把情感寄托于山,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元代画家黄公望因常居熟虞山,察虞山朝暮变幻之奇丽,得心运笔,绘就不朽瑰宝《富春山居图》,画上群峰含烟、远岫渺茫、近树沉雄,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这样的山居,天下有几人能抵抗?
而宋元名画家赵孟頫,亦以一幅《幼舆丘壑》勾勒出浅山环绕、林木氤氲、山境玄远的山居悠景;诗人刘禹锡浸润自然,发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惬意山居感慨。
苏轼与客游于赤壁,在领略过“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美后,兴之所至,一代名篇《赤壁赋》腾空出世,其间江水浩瀚、洒脱胸怀,腾跃而出,更生出“羽化登仙”之感。
看惯了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成日被高楼大厦绑架的现代人,谁不想暂别朝九晚五,暂别地位身份,暂别灯火辉煌,忘记时间,忘记年龄,过一过诗画里的日子,在山居里静静感受太阳、月光,看尽四季轮回?
隐士的“王国” 进退自如
得意时出山指点江山,失意时退隐山林。进退皆由己定,山,为人提供了最佳的场所,潜入隐士的灵魂,塑造着一批批隐士的志向与人生,他们或栖息于终南山等地,心在山里,眼观魏阙;或定居庐山等处,开馆讲学,醉心学术。
明代画家戴进的《渭滨垂钓图》,高耸如屏的山峦构成人物活动的山林舞台,隐士被请“出山”,辅佐明君建功立业;
而作为武则天的侄子——武攸绪,在武则天“登封”之后,因受到武则天怀疑,请辞归隐嵩山,群山叠嶂,峡谷幽深,流水潺潺,茂林修竹,深得武攸绪这位贵胄的心,之后更在此隐居长达20年,一度避开了各种权利斗争,多少人飞灰烟灭,只他一人不仅独善其身,更是过上了理想的山居隐逸生活。
儒家《易经》说“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巍巍高山,崇高、博大、宽厚、滋养万物,山中,日日与清风相伴,日月为友,静听鸟语,万物皆为师,自然,濡染山的精神,习就仁人志士所该具有的品格。就连孔子也说当“仁者乐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在山里,不在为繁华所扰,不用翻看手表去确认时间。日头穿透林影唤醒了身体,就准备登山;阳光晒暖了一壶老酒,就准备吃饭;看到鸟雀飞过头顶,就听一次翅膀滑翔时的声浪;与阳光、与一草一木,与各种生灵的真实关系,以山成就自己,伟不伟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向最洒脱的自然,过最自在的人生,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进退皆有己定,人生大美不过如此。
世人的“远方” 一抹幽静
到了现代,成日混迹于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现代人,对山居更是渴望。对我们来说,独处是件奢侈的事。然而,自由和爱不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吗?当想要的和能得到的成为反比,对山居的渴望怎能抑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说“城市化其实是个阴谋”,我们在其中失去了自己。
试想,某一个夏天的中午,从客厅里醒来,赤着脚穿过阳台,你看见山杏、鸡爪槭、樱花、玉兰、迎春花、蔷薇、月季、红叶石楠、绣球,有些热烈地绽放,有些静默地睡着。
然后,你走下楼,在一片阴凉和芳香里,走入蹲下身仔细寻觅,找到一朵刚刚好微微泛白泛紫的绣球,然后再赤着脚走回来,打开从山上用水管接到门口的泉水,冲了冲,拿一根新嫩的西红柿塞进嘴里,咬开,是新鲜的汁水溅出来,像电影《芳华》里的场景一样。
家里的那只猫和醒来的孩子,都抬头看着你。风很静,远处是一阵又一阵不停止的蝉声,还有飞过的有着蓝色长尾巴的鸟,透明的窗外是青密密的山。
若这些,都只是一个梦,你是怎样的心情?
你会不会像冬子一样《借山而居》,当遇到一条瀑布,就掬一捧冷冽的清泉洗把脸,对着空白的涟漪放慢自己。仔细抚摸一棵粗壮的老核桃树,就着穿行了千年的风采着不知名的野花,或者静听树林中一闪而过的山雀咕咕,咕咕。
回到那座山里,回到那个可以让你沉默地坐着看一整天的云也不会觉得腻的地方。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山
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是亿万人的向往。但是真正拥山的人少之又少,懂人的人更屈指可数。因为,城市没有给人们机会。日本的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新建筑缺乏历史感、文化感,很难给居者观者以哲学性的人生启迪。是啊!北京的老城墙让多少人惋惜,就连贝隼宁也说过“中国已经成了西方建筑的试验场”。
2018,舜山府应势而生,源启山城重庆的龙湖,深谙山对中国人代表的意义,落子旅游路,圆梦泉城对山居的向往。
这一次,我们不说建筑。你只要把方向盘转个方向,沿着旅游路这条笔直氤氲的山林之路,一直往前开。
你会看见一座剔透若钻的建筑。走进去,一切,你就都懂得了。
-
楼市“止跌回稳”迹象初显 高端住宅热销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2024-11-22
-
报告|10月一线城市租金环比回升
2024-11-22
-
楼市新政利好持续释放 土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24-11-21
-
最新发布!LPR本月保持不变
2024-11-20
-
税费减免、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