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
2021-08-02 10:06:25 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济南市教育局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口不断增加,对优质教育日益提高的现实需求,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集中攻坚、综合施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
一是建机制、促规范,保障教育起点公平
第一,打造良好教育生态。2015年以来,济南市在全国首推“零择校、零择班”,并持续优化招生入学机制。目前,该市100%的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100%的公办初中对口免试直升、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摇号入学、高中实行阳光招生,从根本上创设教育起点公平的良性教育生态。
第二,保障平等入学机会。自2014年起,取消了设置外来务工定点学校的做法,有空余学位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面向随迁子女招生。各区县在坚持学区制办学、“双零择”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容量、学位情况,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招生方案,简化入学流程,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全纳平等,应上尽上”。落实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的政策要求,保障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承租人子女享受公平义务教育权益。
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共招生入学29622人,主城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总计9.68万人,占主城区总在校生的21.30%,部分外来务工较为聚集的区域接收随迁子女的比例已超过50%,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全市全面实行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网通办”,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信息化便捷服务,实现“零跑腿、全网办”。
二是强保障,助发展,促进教育条件公平
第一,保障经费平等到位。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各项经费保障,同时将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纳入当地的各类资助范围,完善“奖、贷、助、补、免”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精准资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第二,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着眼于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五个卡口”,实现“五个同步”。近三年来,累计完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16所,化解了141个居民小区入园、入学矛盾,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项目完成率和新增学位数全省第一,建设量领跑全省、领先全国,为随迁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现实可能。
第三,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共同体和集团化发展战略,推进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携手共进,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建设率达85.2%,基本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发展目标,使随迁子女在每一所学校都能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重引导,优服务,实现教育过程公平
第一,保障无差别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与本地户籍学生“一视同仁”,入校与市民子女混合编班,学籍纳入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统一管理;与市民子女同等享受中考、高考各项政策,实现升学机会公平。
第二,完善家校合力育人。针对随迁子女家庭实际状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加强与随迁子女学生家庭的联系,完善基于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和生活实践指导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第三,不断优化“两项服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对子女照料不够关注较少的实际,着力破解学生午间就餐难和上放学接送看管难问题,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午间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两项举措,探索实践出由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延伸的“教育惠民新模式”;会同市财政、人社部门出台政策,增加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加强课后学生延时服务管理的考核奖励,做到学校管理、经费保障、监管督导“三到位”。
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学生57.72万人,参与率达92.85%,覆盖率达100%,主城区422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2021年又全力破解“午间配餐”问题,将“在城区布局10处中央厨房,实现有午间用餐需求学生100%全满足”,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为学生提供“放心午餐”,让学生午间吃上饭、吃得好、有营养,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关注民生的服务空间,不断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服务需求,切实将教育温度暖到百姓的心坎上。
-
存量房贷利率正式下调!注意利率几个新变化!
2024-10-25
-
一线城市房贷 已现利率“错位”,公积金贷款或“降息”
2024-10-24
-
央行公布!LPR下降至3.6%
2024-10-21
-
取消套内面积限制,泰安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2024-10-18
-
山东潍坊: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上限至200万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