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买得兴起拒绝上当 教您防网购四大陷阱及售后维权
2015-11-10 09:10:46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第七个“双11”如期而至。一如往年的热闹背后有的是变化和挑战。阿里与苏宁交叉持股,化敌为友升级装备去打腾讯入股京东后那只叫做京腾的怪,格局变迁让这个本就硝烟弥漫的战场成为巨头捉对厮杀的角斗场。而消费者在经历了7年的狂欢后,逐渐变得理智,更能抵挡住促销和低价的诱惑。
以上是理性装腔总结。但是……啊啊啊预热了将近一个月,这个狂欢的节日终于倒计时了!购物车还是要装装装啊,小手还是要剁剁剁啊,今夜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能不能睡啊!有人说,走到第七个年头的“双11”,有些痒,但是好像离不掉。哎哟客官,离不掉,那是因为买买买根本就停不下来呀!
【技术帖】拒绝“假象”,记得买保险哦
“双11”因为半价折扣等极大激发了人们网购的热情,然而每年“双11”巨大的成交量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假象”。
——假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一直是消费者抱怨网购的最大“槽点”,“双11”更是这一问题的集中爆发时点。
——假促销、假折扣。每年“双11”,消费者都会发现有商家“先虚抬专柜价后降价”“折扣备货很少”“优惠注水”等方面的问题。
——假信用、假销量。根据信用等级、销量排名下单是不少“网购族”规避上当受骗的常用办法,然而每到“双11”,虚假交易刷单 刷好评、恶意炒信等行为便大行其道,原本客观的信用评价大量“注水”,反而成为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的陷阱。
——假承诺、假维权。电商产品维权本来就比较难,“双11”血拼之后遇到问题要维权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电商平台、网店便大肆给出“包退包换”等虚假承诺和维权信息,等到真正遇到问题,承诺、维权便都成为“泡影”。
为了在“双11”释放消费潜能,政府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推出一系列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措施,目的是提醒、帮助消费者避开层出不穷的网购“假象”。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了正品保险、便利退货等措施,“购物送险”正逐渐成为电商最新标配服务。
【扫盲帖】不想掉坑,达人借你慧眼
“剁手党”的节日来临,你可能已被促销信息刷屏,不知怎么选择?担心网购陷阱太多,内心犹豫不敢出手?众多网购达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助你跳过网购里那些想也想不到的“坑”。
陷阱1:
是否正品真假难辨,掌握了“三看”技巧防上当
达人赵女士支招:一看图片。卖家的图片是真实拍摄,还是从别家盗来的图?如果是卖家很认真地自己拍摄、制作的图片,就说明卖家比较用心经营网店。
二看评价。其他买家的评价是重要参考,但如今刷好评的也很常见,因此要看具体买家评价来辨别,如果是千人一面的好评,简单几句话来回说,这样的好评真实性就要打个问号。相反,如果好评率高,买家的评价内容看上去很具体很实际,可信度就会相应提高。
三看买家秀。普通人穿上这件衣服效果跟模特差多少?产品的实际尺寸到底有多大?很多买家评价时都会上传图片,买家秀更有参考性更实用。
陷阱2:
产品有瑕疵或怀疑买到假货,退货还是忍了?
达人肖先生支招:这确实是个问题,但答案是能退则退。我之前网购了一个名牌包,收货后怀疑是仿品,就跟卖家说要退货,卖家直接说“退吧”。我想卖家是心照不宣地知道产品有问题,所以非常干脆地同意了。
卖家如果把假货卖给100个人,可能只有几个人要求退货,卖家已经从其他人身上赚回来了。但如果你觉得产品有些可疑却不要求退货、有瑕疵也能忍受,最后会把卖家给惯坏了。
陷阱3:
刚收货卖家就降价促销,钱包、心理都不平衡咋办?
达人海燕支招: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要“主动维护自己的钱包”。之前我网购的皮包等产品,就是刚收到货,商家就开始搞促销,直接降了一百多元。这时候可以联系卖家,要求退还差价。如果卖家不同意,消费者还可以申请退货,重新下单买一个新的。这样算下来,也能节省不少钱。
陷阱4:
付款前“亲来亲去”,付款后没人搭理怎么防?
达人康康妈妈支招:首先,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卖家,尽管这是新消法明文规定的,但仍有些店铺执行不力,那咱就不选他们;其次,要尽量跟卖家提前沟通好快递、售后服务的相关内容,并将记录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知识帖】售后维权,有这些新规定
今年“双11”成为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后的首个网络集中促销日。新规明确,交易平台不得限制“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但‘七天无理由退货’并不适用于全部促销商品。”济南市工商局网络监管局局长王秀梅介绍说,新《消法》规定,按照消费者要求定作的商品,以及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已经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报纸、期刊等4类商品,不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而消费者在订购时如果同参加促销活动的网店确认商品不宜退货,也不再享受此规定。
一边是活动促销页面红红火火,另一边商品库存早已销售一空,这种令消费者扫兴的情况,在今年“双11”中将得到改观。王秀梅介绍,规定促销细则事前、事后“双公示”,意在遏制通过发布虚假的促销信息,提升网店流量、骗取关注的行为。同时,为不存在的商品或服务发布促销广告,或者商品的性能、产地、价格、销售状况等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辟谣帖】卖假“看人下刀”?电商没那么牛
“用户的投诉率,退货率都记录在识别系统里……退货率低于10%的用户,会收到更多垃圾产品。”一篇名为《大数据告诉你电商把假货发给谁》的文章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文中称电商会分析消费者以前消费数据中的退货率、消费金额、所在地区有无专卖店等数据,来判断把假货发给该消费者是否会遭到投诉,从而使售假风险更低。
电商真的已经将大数据用得如此炉火纯青?济南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娄雷震告诉记者,大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确实有强大数据库,因为他们不断收集购买者个人信息。但是他认为,平台将这些个人信息泄露给平台上的电商,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记者了解到,此前,阿里巴巴确实与一些知名品牌商家协议,将客户数据共享,帮助客户做“生意参谋”,但这种数据的公开一直小心翼翼。曾在天猫商城担任高管的阿里城市生活事业部总裁马学军在中国商业创新大会期间直言,阿里巴巴大数据的底线,是只提供商业统计学上的信息,不可能把个体信息跟任何人分享。他举例说:“商家可以知道,周围1公里内有1000个妈妈,但不告诉你1000个妈妈是谁。”由此看来,电商很难从阿里提供的数据中获取目标消费者的点对点详细信息。
-
楼市“止跌回稳”迹象初显 高端住宅热销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2024-11-22
-
报告|10月一线城市租金环比回升
2024-11-22
-
楼市新政利好持续释放 土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24-11-21
-
最新发布!LPR本月保持不变
2024-11-20
-
税费减免、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