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造零部件建房如搭积木 房产商大多观望
2016-04-05 09:41:18 来源: 长江商报(武汉)
[ 摘要 ]墙体、楼板、墙面、楼梯等“零部件”在流水线上加工,然后运输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这种新式盖楼方式,专业术语称之为“住宅产业化”。除了速度快之外,建筑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省工也更环保。
建造效率可提高50%,但产业发展遭遇三大瓶颈,房产商大多观望
墙体、楼板、墙面、楼梯等“零部件”在流水线上加工,然后运输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这种新式盖楼方式,专业术语称之为“住宅产业化”。除了速度快之外,建筑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省工也更环保。实际上,住宅产业化在国内发展已有十多年,但仍是“看得多做得少”。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探访湖北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中建深港新城,见证如何“搭积木”盖楼,并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寻找突破瓶颈背后的症结。
探访 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35倍
墙板、楼梯、阳台等都是拼装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拼成一间间房。昨日,长江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阳逻开发区京东大道的深港新城项目时发现,和一般工地灰尘满天飞相比,该项目没有喧嚣的噪音、满天飞的灰尘,现场井然有序。六台大型塔吊同时施工,十几个吊装工人忙着组装。记者掐表估算,从外墙吊装到预制外墙完成对接,仅耗时10到15分钟。中建·深港新城一期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周毓载说,该项目共建6栋高楼,包括2栋17层和4栋15层住宅楼,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市政管网、园林绿化等室外工程也正在进行。
“如果按传统方式盖楼,工期至少要多出2个月。”周毓载说,以深港新城为例,一栋17层的楼房,从平整地面、打桩开始,仅需4个月就可以完成封顶,比传统方法节约工期在30%以上。从人工上,该项目如按常规施工工艺,至少要600-700人才能满足一年工期,但现在劳动力顶峰才260人左右。
这些“半成品”楼梯、墙面从哪来?长江商报记者获悉,深港新城项目的所有建筑部件,来自距该项目5分钟车程的中建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也就是生产“零部件”的PC构件厂。
在构件厂内,记者见证一块外墙板的生产过程:钢筋自动送入一台数控自动网片焊接机,40秒后,一张长3.4米、宽3米的网片便生产出来。制成的网片被送到模台上,机器将混凝土倒入移动布料机,工人按下按钮,混凝土就在网片中完成浇筑。随后,成形的混凝土进入预养、自动抹面和养护等工序。
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仲崇涛说,预制装配模式建房子的好处有很多。如外墙可在生产时一次性贴砖,解决易空鼓开裂、脱落的问题,且承重、保温、防水、防火,墙面平整度控制毫米以内。这样一块外墙板从生产到出厂仅需10小时,而传统工艺制作一块外墙板少则7天,多则28天。
“‘搭积木’”建造效率可提高50%,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35倍。”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长陈卫国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与常规项目对比,除去少量支撑木枋外,项目可实现木材“零”消耗;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节约木材76%,节约用地37%,人工减少37.35%,垃圾减少58.89%。
现状 未形成规模 成本问题成“拦路虎”
拼装的房子是否牢固?“与传统住宅相比,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部件在工厂预制时已进行质量试验和检测,因此装配式住宅的质量和品质、安全等更可靠。” 周毓载说。然而,在周毓载看来,目前全国构件厂发展还是太慢,生产规模还跟不上。
实际上,“住宅产业化”并非新鲜词。自200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住宅产业化通过项目引领和示范,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不可否认,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江苏,进军淮安的绿野建筑就面临“零销售”的尴尬。其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2012年进入淮安,先后投入了一个多亿,至今却没有卖出去一块墙面。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按计划,武汉市原定2015年完成工业化建筑50万平方米,据统计,武汉市仅中建深港新城项目一家,去年完成8万平方米。此外,美好集团打造的“武汉首个工厂化精装住区”名流世家项目,65%建筑模块工厂化,相比传统住宅节能80%、节材6倍等。武汉其他房地产商并未向装配式住宅迈出实质性一步。
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2016年、2017年新开工建筑中工业化建筑分别不少于60万、90万平方米;项目预制装配化率不低于20%。武汉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按目前情况,今年要完成预期目标仍有差距。
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技术标准滞后、建造成本偏高、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利于工业化住宅发展是三大瓶颈。
仲崇涛认为,住宅产业化背后是一个市场化的问题。过去很多年,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企业追求利润的情况下,还是传统的建筑模式占主导。
目前,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正处于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期。仲崇涛认为,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成本问题是住宅产业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
他告诉记者,装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装修等环节均可节约成本,但在构件厂没有大规模批量生产前,购买“零部件”价格仍较高,和传统建房方式相比,每平米价格约高200-300元。“但随着生产规模化,成本未来可与传统建筑方式持平。”
此外,标准化缺失是目前住宅产业化推广面临的一大难点,相应的技术标准,比如设计规则、施工标准、验收标准等还未完善。
未来 湖北将建5个以上现代建筑工厂
“今后住宅产业化是建筑业必然趋势。”周毓载坦言,尽管前路并非坦途,但住宅产业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权威部门统计,住宅产业化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产业化项目每平方米可节约能耗20%,节约水耗63%,减少垃圾91%。
据了解,上海、安徽、深圳等地都已出台相应的标准和经济激励政策。记者了解到,上海八层及以上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住房,完成主体结构的二分之一以上后即可预售,大大激发开发商的积极性;北京对满足条件的住宅产业化项目给予3%的规划建筑面积奖励。
仲崇涛说,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首先应在“顶层设计”上加以推动,其次在整体规划、土地出让、税费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光靠企业推动,缺少项目支撑,这很难”。
合力正在集聚。今年3月,湖北省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湖北省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预制率达到40%以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80%以上,到2017年湖北省在现有基础上建成5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
按照《意见》,湖北省将分三阶段推进这一目标。2016年-2017年为试点示范期,武汉、襄阳、宜昌先行先试,到2017年湖北省在现有基础上建成5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建筑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项目预制率不低于20%。
2018年-2020年为推广发展期,湖北省到2020年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逐年提高5%以上,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2021年-2025年为普及应用期,这一面积达到50%以上,新开工住宅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
意见提出,在用地保障方面,对符合要求的开发建设项目和新建住宅全装修工程,在办理规划审批时,其外墙装配式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在财税支持方面,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建设的项目,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范围内,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对此,湖北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在试点期间多落实对房地产开发商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湖北将在住房产业化上形成发展规模。
在中建深港新城项目现场,工人正在用流水线上做好的“零件”搭建房子。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相关新闻
-
报告|10月一线城市租金环比回升
2024-11-22
-
楼市新政利好持续释放 土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24-11-21
-
最新发布!LPR本月保持不变
2024-11-20
-
税费减免、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2024-11-19
-
10月房价释放企稳信号,一线城市率先反弹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