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房管经验”成全省典型 推出72项创新举措

2016-01-21 09:31:51 来源: 齐鲁晚报

[ 摘要 ]济南房管“五服务”从2012年推出至今,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从“自我革命”发展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全国率先启用首辆房管流动服务车,研发全国首个业主自治管理平台,全国率先破解了省市维修资金管理、使用难……

济南房管“五服务”从2012年推出至今,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从“自我革命”发展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全国率先启用首辆房管流动服务车,研发全国首个业主自治管理平台,全国率先破解了省市维修资金管理、使用难……

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抓住了“服务”这个工作的牛鼻子,先后推出了72项实实在在的创新服务举措,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实现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由短期向长效、由临时向常态的转变。“济南房管”这个响亮的品牌从全市走向全省,是怎样做到的?

租房不仅解决居住,还配套就业养老服务

2015年11月17日,从住建部传来喜讯:济南市清雅居公租房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这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参评并获奖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去年7月7日,住建部在济南召开公租房分配入住现场会和棚改工作座谈会,济南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被作为经验典型推向全国。随着全国保障性住房大量竣工交付,一些地方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分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接连出现,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宁住城里一张床、不住郊区保障房”的现象。

而在济南,市级投资建设的5000余套廉租房,全部建在城市优质区位,直接连通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宜居;廉租房小区500户左右的设计规模,有效促进了保障对象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融合。九个政府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约2 . 25万套(所有已竣工房源已100%分配入住),均分布在中心城二环路周边,与市政配套设施无缝对接,满足了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毗邻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实现了保障房建设与实体经济的双赢发展。

在抓好保障房选址建设的同时,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还坚持一手抓好公平分配,一手抓好入住管理服务。在城市户籍低收入家庭已“应保尽保”基础上,济南大胆创新公租房准入政策,适当放宽户籍、收入、财产、来济年限等方面的限制,降低保障门槛,已累计让5000余户外来务工人员获得保障,全面享受了“同城待遇”。

为了让保障对象住得上更住得好,住房保障管理局还推出了涵盖房屋管理、社区管理、治安管理、物业服务、爱心服务和自我服务“六位一体”的保障性住房综合运营管理模式,并引入志愿服务、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慈善救助、居家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

天成新居廉租房小区住户段升满感慨地说,既“管房”,又“管人”,既保障住房,又保障工作、生活,济南保障房小区成了大家的“和睦家”、“幸福苑”。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济南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6 . 85万套,向3万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 . 18亿元,累计解决了十余万户(30余万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近几年来,济南实现了保障房分配率全国第一,工作考核全省第一。

每周七天服务群众,网络大厅承担三成业务

安居才能乐业,买房办证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如何为市民做好窗口服务,成了房管局重点思考的问题。

目前,济南共有一个房产交易大厅和11个房产交易分大厅,每年办理近40万件各类房产业务,接待群众100多万人次。“作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打造、细心呵护服务窗口。”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局长刘胜凯说。

为了破解服务对象“请假扎堆办业务”的难题,房管局推出了“每周七天工作制”及延时、错时服务。每周七天提供不间断的全时服务,有效破解了群众办证要请假、停车难、排长队的难题。实行三年多来,“5+2”服务机制已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统计显示,市房产交易大厅如今周末平均业务量已增至1500件左右,超过了正常工作日。

为破解房管大厅空间有限难题,满足特殊群体业务需求,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房管局先后组建起八辆车、64人的流动服务队,主动深入社区和企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迅速办理全套房管业务,打造出了“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窗口服务新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互联网+”。济南房管的创新服务,同样紧跟时代潮流。依托信息化手段,市房产大厦一楼大厅内自助查询机数量由原来的四台增至八台,查询功能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助“机器查询”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统计表明,目前自助设备出具证明的数量已占所有证明总数的32%。

创新信息化的网络服务,为群众开辟了全新的“快速办证”服务通道。去年10月,济南房产登记“网上服务大厅”成功上线,群众可以在家、在单位,甚至在旅途中,通过情景化的交互模式,快捷地办理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业务。市民能方便地对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催办、评价,准确了解相关信息。目前,已有三成房产交易登记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

破解维修资金使用难题,12亿“养老金”激活还好用

维修资金被称为房子的“养老金”,这笔钱如何用得方便,也成为房管部门急需破题的大事。

维修资金申请使用不易、巨额资金躺在账户上“睡大觉”,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一是‘没钱可用’,二是‘有钱难用’。”刘胜凯说,没钱可用通常是指那些维修资金未按幢建账的已售公房(房改房),按规定资金不能动用;有钱难用则主要是因为业主决策“双三分之二”难执行,加上管理部门审批服务效率低下。

济南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刘保瑞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房改时,各单位在提取维修资金时把资金存到一个账户内,未实行按幢建账。为破解这一难题,济南市房管、财政、国资等部门联合成立已售公房维修资金建账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业务人员与承办银行成立建账办公室,数百次深入企事业单位上门指导建账。

截至目前,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主动上门为济南市检察院、济南轻骑集团等近6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指导建账。全市1100家单位中,已指导完成建账的单位有近800家,共计12亿元资金“解冻”,占全市市直单位已售公房维修资金总额的90%以上;对剩余未建账的单位,建账办公室采取代为建账的方式进行模拟建账,待原产权单位确认后即可视为建账完毕。这项工作济南市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是维修资金申请使用的基本条件。业委会缺位,业主决策难,是导致维修资金“有钱难用”、使用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同样依靠创新,济南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部门在全国率先破解了这一难题。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业主自治管理平台,通过引入互联网投票、PDA二代身份证验证投票、短信投票等多种方式,拓宽了业主决策途径,提高了决策效率,同时彻底杜绝了业主“被签字”和申报单位冒领资金问题。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