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倾倒场混搭严重 三成建筑垃圾被“错放”

2016-04-11 08:13:06 来源: 济南日报

[ 摘要 ]近期我市将出台倾倒场建设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整治工作,积极消除建筑垃圾倾倒场“肿胀”隐患。

近期我市将出台倾倒场建设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整治工作,积极消除建筑垃圾倾倒场“肿胀”隐患。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日前在对我市部分渣土倾倒场检查时强调,要对渣土场精细化管理、分类管理,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分类管理,防止混杂堆放。

随着渣土工地源头的日益规范,作为渣土处置链条上的末端环节——倾倒难题逐渐凸显,倾倒场“消肿”问题日趋紧迫。

4月9日,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贯彻王文涛书记指示精神,安排部署渣土倾倒场整治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市渣土倾倒难题 压力巨大,正在运行的12处倾倒场,总容纳量约4000万立方米,仅够两年使用。管理粗放、成分复杂等问题普遍,倾倒场中三成建筑垃圾本可被有效利用。

对此,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正式出台倾倒场建设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整治工作,积极消除建筑垃圾倾倒场“肿胀”隐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建筑业发展迅速加快,在拆迁和新建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但当前大部分城市建筑垃圾被运往填埋场倾倒堆放或填埋,不仅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占用大量土地。

我市也不例外。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只有一小部分建筑垃圾被用作路基、回填等浅层次利用,大部分都直接进入倾倒场,“这些经过技术加工都可以被有效利用。”

有多可惜?三成建筑垃圾直接废弃

“渣土利用价值目前比较低,只要合理有序堆放、覆盖整平、绿化固定,不会产生很大隐患,最可惜的是大量掺杂的拆迁垃圾没有被有效利用”,该负责人 表示。据测算,拆迁施工垃圾占建筑垃圾总量的30.8%,也就意味着每年有三成建筑垃圾被“错放”。而此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某些企业正在苦苦寻找这些“资 源”。该负责人透露,我市有些建设企业多方采购建筑垃圾,有的甚至到泰安等地购买,“主要还没有完善的处置体系,供需无法对接。”

有多紧迫?当前倾倒场仅够用两年

一方面是大量建筑垃圾的低效利用,另一方面却是“无处可倒”的尴尬。由于大量建筑垃圾产生,我市倾倒场捉襟见肘的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全市共建成渣土倾倒场44处,目前封场21处、暂停9处、正在使用12处、在建2处,可用倾倒量4000万立方米左 右。按照2014年建筑垃圾产生量,仅够使用两年时间。而且正在使用的建筑垃圾倾倒场(填埋场)普遍比较偏远,最远的东接章丘、西到长清平安、南到历城二 仙村、北到黄河以北,新的倾倒场选址越来越困难,也导致建筑垃圾产量巨大和无法处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记者同时了解,目前在我市城区周边,仍有约300余处渣土回填再利用存放点、拆迁裸露渣土和工程建设遗留产生的大渣土堆,约有5000万立方米,暂时只能堆放处置。

有啥好招?倾倒场建设管理标准近期出台

从国内外多年来城市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情况来看,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城市建筑垃圾的用途广泛:工程回填料、再生集料及新型建材产品等。

面对日益严峻的倾倒难题,建筑垃圾资源化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100%资源化、100%市场化等类似的观点或宣传。“就目前条件要 做到100%资源化和100%市场化恐有一定难度,必须具备很多条件,而且要抓住关键问题综合发力”,在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张士秀教授眼里,首先要攻 克的是分类问题。

张士秀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是对垃圾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分类越细、越纯,资源化用途越广,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越高。而建筑垃圾资源化虽然受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制约, 但它涉及环境、安全、绿色发展等公共利益,又具有公益性,不能完全靠市场规律起作用,必须把公益性转化为企业经济性,弥补市场缺陷,最终才能在市场上形成 公平竞争。

另据记者了解,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正在研究制定渣土倾倒场建设标准。同时,还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下一步重点强化对拆迁垃圾、装修垃圾的收运整治。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