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山师东路商业街“谢幕”进入倒计时

2017-04-18 09:14:08 来源: 济南日报

[ 摘要 ]4月6日,山师东路南段几家门头房已开始拆除,商业街“谢幕”进入倒计时。济南大学后龙商业街 山师东路北段山师东路水云间,这里已经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突围”。

4月6日,山师东路南段几家门头房已开始拆除,商业街“谢幕”进入倒计时。济南大学后龙商业街 山师东路北段山师东路水云间,这里已经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突围”。

“再见了,我的青春记忆……”日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自发挥别“自己脑中的”山师东路。

它上一次集中出现在互联网还是2008年。彼时,人们谈论着山师东路的退商还路改造,在PC端的论坛或贴吧里。

两次关注里,人人都看得到山师东路的物理变迁,却难以意识到,10年跨度中互联网的巨变。

更深层的是,在“互联网与商业”这一范畴,以高校学生为纽带,“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和“最基础的消费人群”双重属性,使得互联网与高校商业一条街之间触发的博弈与突围,要来得更早,变化得更快,以至于激发出后互联网的业态属性。

山师东路是典型而非唯一,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在济南,几乎每所市区的高校旁都有类似的一条街;同样,就互联网与这种商业街发生的关系而言,它也不是孤例。

外贸原单的“麦城”“甩”“一件不留”“挥泪打折”……4月11日上午,山师东路充斥着告别的气息。

沿街商铺玻璃橱窗到处贴满着口号,当街甩卖的老板和抢购的人群,意味着这是一次真正的作别。

之前街上也有一些小店,用扩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复述着类似的喊叫,那更多是促销的“小聪明”。

“早就没去逛过了。”提起山师东路,在省城某国企上班的李飞说。

他曾是这条街的拥趸之一,2008年从山师毕业,在上学及毕业后的一两年里,一直在那里买衣服。消费的对象也很单一:外贸原单。

外贸原单曾经是山师东路以及其他高校商业一条街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喜爱正品品牌但拘囿手中的生活费,使得很多高校学生“退而求其次”,去追逐原单。

以至于,整条商业街上,绝大部分业态为服装店铺,里面摆满了国际著名运动品牌或休闲品牌的原单产品,价格往往是正品的一半左右。

但熟悉的人会知道,这其中原单难求,高仿却很多。于是,在消费人群里,就会有一些爱“淘”货的人:通过不断地比较和挑选,试图从千篇一律里挑出“独一无二”来。

李飞就是这样的人。据他描述,当年想在山师东路买一双鞋,要先从街头逛到街尾,把卖鞋的店铺逛一遍,然后从中挑选出几家,再挨个看一遍,从中选出几款较为满意的鞋,再一一作对比,最终选出一双最满意的出来。

“既满意结果,又享受那个‘淘’的过程。”李飞告诉记者,毕业一两年之后,“这样的店越来越少,逐渐地就不去了。”

以外贸原单或者高仿为代表的服装店在山师东路“败走麦城”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这在其他驻济高校的商业一条街上也有体现。

4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南辛庄西路济南大学后龙商业街,发现临街74家店铺中,销售服装的仅有7家,不到十分之一。

“人人都说山师东路原单外贸或者高仿店的没落,与2008年的退商还路改造,或者周围几所高校学生的迁出有很大关系,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明慧告诉记者。生于济南的她,16岁就开始逛山师东路,至今仍是那里的常客。

在明慧看来,外贸原单以及高仿产品的没落,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学生购买力的提高,手里的钱已经足以买得起正品,一方面与知识产权方面的进步和政府部门的打击有关系,“但更根本的是网购崛起所带来的影响。”

“之前商业街上的店铺,拿货渠道是它们的生命线,不少老板甚至以此为标榜,归根结底,是靠货源的垄断和信息的不对称,招来稳定而忠实的顾客,赚取利润,但随着电商的崛起,这种独家垄断的壁垒被打破了。”她说,“原单去了网上,带着高仿,可‘淘’的商品更多,价格更便宜。大学生喜欢且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可以说二者一拍即合。这种在高校商业街扎推的原单实体店,自然要没落。”

这种说法在学生和商家那里都得到了印证。在后龙商业街,济南大学2015级自动化专业一名大二女生告诉记者,“虽然经常路过,但我没有在这里买过衣服,现在一般都是在网上或去品牌店里买。这些店的衣服,价格不如网上便宜,质量又比不过品牌,买起来不划算。”

在山师东路水云间,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买卖太难干了,地方又小租金又高,现在的学生都从淘宝上买衣服了,我这店里一天也卖不出去几件,真不想干了。”

在她的店里,记者呆了20多分钟,前后有17人进入,其中3人试了衣服,最终没有购买,其间,也不乏有人在门口驻足,但很快就离开了。现在进行时 难以撼动的“领地”

外贸原单撤离,空出来的店面经营了什么?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餐饮或者小吃成了绝对的主角。高校商业一条街成了它们的“领地”。

山师东路靠近和平路段沿街的店铺,多为各式各样的小吃店,烤串、麻辣烫、麻辣小龙虾、串串香、烤红薯、脆皮玉米、牛肉面等,可谓应有尽有。

在济南大学后龙商业街74家店铺中,除了7家服装、2家美甲店、1家理发店以及已经关门的5家店铺,剩下59家全部为餐饮或小吃,以至于学生们把它叫做“美食街”。

一些店铺的生意非常火爆。街上有一家面积约70平方米的麻辣烫店,开业已3年多,店主王女士负责做菜,雇了两人帮忙。她告诉记者,店面一年租金加转让费总共60万元,谈到营业额时,则笑笑表示,除去人工和成本,“平均一天能挣四五百左右。”

麻辣香锅、灌汤包、生煎、凉皮、煎饼、牛肉面、米线……舜耕路山东财经大学旁的商业一条街也是餐饮的天下。同学们同样称其为“小吃街”。街道两旁,除了店铺,还有单独的小餐车和小吃摊。

店面的生意同样不错。在一家牛肉板面的小店里,即便是下午3时45分,还有五位顾客就餐。一位山东财经大学2014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经常来这买吃的。“一星期最少来三四次,有时候一天都来这里吃,选择多,口味好,价格便宜,分量又多。”

采访中,对于自己的销售额,很多摊主委婉地拒绝透露。其中,一位销售冷饮和煮玉米的摊贩向记者透露了她的租金,一月1000多元,“还得交给物业四百多。”

生意不错,但卫生始终是这种小餐饮难以绕开的话题。在山东财经大学旁的小吃街,两位刚买完冷饮女生表示,“这里吃得挺全,但还是不太放心饭菜的质量。”

同样,对于后龙商业街,济南大学2015级自动化专业一名男生告诉记者,“希望店面升级一下,不像现在一样黑乎乎,油乎乎的,看起来不太卫生。”

虽然不像外贸原单那样“败走麦城”,但商业街上的餐饮和小吃,仍少不了互联网的身影。

“可以微信支付。”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摊贩表示。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订餐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店面已经“触网”。

上述麻辣烫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网上订餐的并不比到店里来得少。”

甚至一些店主表示,因为店面租金太贵,也考虑“换个偏一点的地方,专门做网上订餐,成本低,生意还不少。”将来时 双线融合的“江湖”

“船小好调头”,山师东路作为主要消费群体活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高校商业一条街,在互联网面前,通过早期的相互博弈,已经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突围。

而在双线融合的“江湖”里,互联网开始向线下渗透,无论对它自己还是商业而言,都找了更大的价值空间。

从山师毕业10年后,李娜再一次回到了山师东路。与上学时消费者身份不同,这一次,她准备盘下一两个“格子间”当老板,把两年来做得比较好的化妆品微商生意,导到实体店里。

“做微商最难的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顾客导入,都说‘铁打的山师东路,流水的高校学生’,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线下‘小本营’,通过实地体验,把一级又一级的学生发展成顾客,即便哪天他们毕业离开了,但网络纽带还在,可以继续销售。而且,每一年还有新同学进来。”谈起自己的开店想法,李娜说,“如果说前几年还担心学生们在店里试完然后立马去淘宝,现在则是,我们自己就可以在后面建一个性价比更好的‘淘宝’。”

事实上,在山师东路,已经有很多商家走上了这条路。在与互联网的博弈中,他们反而能摸索到其中的窍门,突围“活”了起来。

“别看有的店只有七八平方米,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生存,有些商家把实体店作为渠道,通过加顾客微信在后台建立了一个虚拟店,有的做得非常大,上千个顾客量只是基础的数字。”明慧告诉记者。

另一个大的新群体则是依托店面建立起的代购。“现在网上代购假货太多,依托店面反而解决了这种弊端。”明慧表示,近年来,山师东路涌现出很多日韩澳的“人肉代购”,“通过微信直播代购过程,你要什么,直接点货打钱,价格比电商要高三分之一到一倍。他们给你带回来,这种假的几率很小。哪怕发现是假的,也可以找到实体店面,相对有保证。然后,通过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顾客反而不仅仅是学生了。”

另一方面,做代购的实体店也有自己的线下生意:通过对代购产品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热卖品,放到店里,一边销售,一边吸引新的顾客。

明慧告诉记者,她常去的几家店,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大,“传统渠道加电商,玩得很溜,前端有店,背后有一套代购团队和微信群维护人员,专门负责和顾客沟通,垂直服务,充分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实体和微信结合,缺一不可。”

“它一直都非常灵活。”对于互联网与山师东路商业的关系,李娜说,在互联网没大规模蔓延之前,它就有互联网的因子,能充分解读并满足所属消费群体的需求,“你看原来那些商铺的名字,水云间、秀水街、嘻嘻哈哈、XX的店、xx制造、xx楼上的猫……听起来多像一个网上的店铺;那里的老板或者店员,基本上都很会和消费者沟通交流,最后成为好朋友的非常多。所以,可以说,这种商业街是线上线下融合最天然的场所。”

“原来,山师东路的包容性一直都很强!”采访最后,明慧突然发了这么一句感慨。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