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启动非遗活态传承八大工程

2018-04-18 09:53:25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 摘要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举办之年。

tmptitle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忠贤登台表演山东琴书。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举办之年。我市启动的非遗活态传承八项工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突出了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八项工程十分契合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实际需求,部分工程已纳入到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题活动当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重任在肩。我们将主动履责,努力构建我市非遗保护传承新格局,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博览会。”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巡视员鲍立军表示。

近日,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联合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八项工程,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分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机制保障。

这八项工程的出台,是在前期大量调研、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直面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传承人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制定系列举措,力求能在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性工作、培育非遗项目亮点等方面取得突破。

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核心,是活态传承的灵魂。我市不断加大传承人扶持力度,针对传承人资金匮乏与后继乏人的困境,着力推出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提升工程与知名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

工程1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提升工程

我市历来重视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健全传承人评审管理制度,我市已评选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1名。自2015年起,设立传承人经费补贴专项资金,每年为每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4000元的资助经费。经前期调研,了解到在目前形势下,传承人补贴经费已不能满足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需要,我市积极筹措经费,启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提升工程,提高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经费资助标准,进一步激励传承人投身非遗传承工作的热情。

工程2 知名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

多年来,我市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自2008年以来,市文化馆常年开设“非遗公益传习班”,10年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员。同时,我市还积极策划、开展了非遗传承人收徒活动。2017年,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又进一步开拓思路,首次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济南微雕项目传承人,开办了济南微雕传习班,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亲自授课,较好地解决了济南微雕“技高无人学”的困境,受到王天明及学员的一致赞同。今年,我市计划实施知名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扩大这一工作覆盖面和受益面,让更多像济南微雕这样的好项目好手艺,能走上持续传承发展的道路。该项工程将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员,在每个县区选择1个非遗项目定期举办培训班,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

分类管理突出扶持重点

我市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2项,涵盖了包括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在内的十大类别。由于我市非遗项目数量多、分布广,一个政策管到底的工作方式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市从实际出发,针对非遗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突出扶持重点,计划有序推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非遗保护重大措施、重点项目资助工程。

工程3 传统工艺振兴工程

传统工艺主要包括非遗项目门类中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与传统医药等。目前,我市共有126项市级非遗项目属于传统工艺类,几乎占据项目总数的一半。在国家2017年3月份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之后,我市于6月份启动建立了济南市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经推荐、申报、评审,和圣文刀等5个非遗项目被列入首批项目库,市财政给予了专项经费补贴。根据工作需要,今年我市将评审出第二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项目5项,仍给予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

工程4 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

我市传统舞蹈类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有传统舞蹈类市级非遗项目33项,包括秧歌、高跷、舞龙、芯子、绣球灯等多种艺术特色鲜明的演出形式。为进一步强化传统舞蹈类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留好我市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我市将启动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对我市社会价值较高、传承基础较好、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传统舞蹈类市级非遗项目进行重点支持。让百姓除了现代广场舞以外,能重拾民间传统舞蹈技艺和形式,扩大参与群体,让民间艺术重回群众之中。

工程5 非遗保护重大措施、重点项目资助工程

我市非遗保护将突出重点工作的带动作用,建立重大措施、重点项目资助项目库。面向县区、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征集非遗保护创新性举措、亮点工作、重大设施提升改造和展陈等有影响力、有规模的工作措施;同时,针对传统工艺类(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及传统舞蹈类以外的市级非遗项目,征集传承措施比较得力、传承效果比较突出的项目。今年将选拔首批重点项目3至5个,放大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相关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县区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完善非遗校园传承工作体系

保护非遗的关键在于活态传承,全民参与才能使非遗保有持久的生命力,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近十年来,我市秉承“非遗传承从青少年抓起”的理念,积极推进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然成为我市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品牌活动,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此基础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市教育局将联合启动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建立起非遗常态化教育机制。

工程6 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

该项工程将对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的学校给予扶持,激发学校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培训,拓宽传承人培养的覆盖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在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的学校设立启动资金,向亟需开设校园非遗课程的学校提供“点单式”服务,负责选配和资助传承人进学校授课。市教育局组织选择有条件有意向的学校参与,指导学校开展常态化教学工作。目前25所有新开设非遗项目课程的学校正在与传承人进行对接,近期将进入校园开展深入、系统的教学工作,培育更多能掌握一定技艺水平的学生群体,让非遗技艺真正在年青一代身上扎根。为规范非遗校园传承工作,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签订协议,厘清各方的义务与权利,在授课课时等各方面都制定了详细规定。传承人授课采取全免费形式,还义务为学校培训教师,该工程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扩大非遗传承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推进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另外,对于已经开设非遗课程的学校及青少年宫、妇女活动中心等公办校外教育基地,将从中遴选一批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时间较长、成效较为显著的单位,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助力非遗传承教学工作的开展。本年度计划遴选3至5个学校或公办校外教育基地作为首批扶持对象。

引导非遗融入生活扎根乡村、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非遗为代表的乡村传统文化便是“乡愁”的载体。非遗主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根植于民间,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广大乡村、社区是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空间,对非遗的传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促进非遗扎根乡村、社区,我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常年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实施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建设工程与历史文化展示工程。

工程7 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建设工程

我市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非遗传承示范社区”,首批次遴选10个持续多年开设非遗项目传习班,且取得较好效果的社区;或是有一个或若干个较固定的非遗项目传承,能够连续(或定期)举办且有较好创意的传承活动,并产生较大影响的社区,挂牌并进行扶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制定出详细的评审要求、管理细则与资助办法。借此,我市将切实搭建社区非遗传承工作新平台,形成以非遗传承示范社区为中心,逐渐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开展非遗传习活动的良好格局,真正让非遗在社区扎根,融入居民的现代生活。

工程8 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

我市于2015年启动了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较全面展示当地历史文化,讲好当地故事,从村级、镇级至县区级都能让当地人知晓当地文化,让外地人了解本地文化,真正走上以文化促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目前,3个乡镇、14个村(社区)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今年,我市将重点扶持有建设基础、积极性较高的区县,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展示镇(街道)、村,打造一批展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今年计划扶持5个县区建设10个历史文化展示镇(街道)、20个历史文化展示村。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