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 济南向杭州学什么?
2018-07-12 10:17:38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猪栏茶吧的外景,与乡村美景融为一体。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聚焦“六个走在前列”目标定位,6月29日至7月4日,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市直机关部分涉旅单位分管领导、部分县区政府的分管负责同志、全市旅游系统领导干部和部分旅游强乡镇负责人共50人,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济南市全域旅游专题研修班”。旨在通过学习借鉴杭州全域旅游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凝聚全市各级部门的共识与合力,促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梅雨时节的杭州,湿热难耐。这6天,却是转瞬即逝。
8场专家讲座,既有长期致力于旅游产业研究的教授,也有奋战一线的旅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4场现场教学,从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鲁家村产业集群效应,到临安白沙村、指南村的乡村旅游实践,以及桐庐环溪村、荻浦村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晚上分组讨论,说问题找差距,理思路找方法……其实就是一句话:济南要向杭州学什么?
杭州第四大旅游名片
农贸市场国际体验游
济南旅游业已连续5年保持快速发展的旺盛势头。其中,去年济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8%;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70.80亿元,同比增长14.63%。今年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那么,到底什么是全域旅游?杭州给出了更广泛、更深刻的注解。
在课堂上,教授们津津乐道的杭州四大名片,不仅有西湖景区,还有“斑马线让人”、“无现金支付”以及农贸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的地道市井文化,被认为是城市的“里子”,是城市性格的最好诠释。比如在被称为“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的古荡农贸市场,拿着手机扫描鸡、鸭上捆绑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溯源系统,就能查询到饲养地、检疫地等相关信息,吸引了大批国际游客和访问团。
据悉,杭州将城市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开放了包括公共交通、农贸市场和特色街、法庭、社区家庭等在内的100个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全方位展示杭州的旅游城市魅力。
还有用一根丝“串”起一、二、三产业的震泽丝绸小镇。从种桑养蚕、煮茧缫丝,到蚕桑文化体验、丝绸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打造起了“文旅商农”一体化融合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著名的蚕丝之乡、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依托“一根丝”,旅游成为富民新支点。“这根丝带来的不仅是钱袋子,还有小镇原住民自身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飞速提升。”来自高新区服务业促进局的聂芹感叹道。
城旅一体、产业共融、主客共享,是全域旅游的三个核心点。正如多位专家所说,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代旅游业的竞争是城市品质气质的竞争,成都、杭州的发展已经证明。
农家乐污水全“纳管”
美丽乡村“卖生态”
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乡村旅游是重要抓手。这也是本次培训的重中之重。4场现场教学,3场都是乡村。
无论是主打传统村落保护的桐庐环溪村、荻浦村,还是正在打造建设或者不断升级乡村游的临安指南村、白沙村,安吉余家村、鲁家村,都给学员们留下了“美丽印象”: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房前屋后花草树木,村庄道路干净有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基础。”济阳县垛石镇党委书记邵海燕说,他们正在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园,也想在一些村庄发展民宿。
经过现场了解,这几个美丽乡村不仅干了道路“白改黑”、风景庭院、垃圾分类等“地上活儿”,还做足了污水处理、三线入地等“地下功夫”。
白沙村山多耕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篮球明星姚明去村里拍婚纱照,曾让这个“太湖源头第一村”声名鹊起。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这个“特色旅游风情村”深刻体验到了生态的价值。因为生态环境好,不少游客来游玩,村里建起了农家乐,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而农家乐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垃圾成倍增长,污水日益严重。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决心大力治理村内环境。到现在,村里已新(改)建17个污水处理站点,日处理污水量1505吨。农家乐经营户新建、改建三格式化粪池、隔油池480度座,实现了农家乐污水纳管率达到百分之百。
村里全面开展垃圾分类,采取固定投放点和上门收集相结合的办法。“每天晚上五点后早上八点前,农户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固定的垃圾房,村里的保洁员会在规定时间到点进行收集。旅游旺季垃圾特别多的时候,农户可以直接通知保洁员到家里把垃圾收走。”村庄文化宣传员说,他们还给每户人家发放不同编号的垃圾袋,这样就可以进行源头追溯。
从环溪村文化宣传员的解说词里,可以看到乡村的巨变:“过去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现在是垃圾有人拉、污水有了家,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百花,家家户户美如画,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其所属的桐庐县,更是要求“以景点的理念规划桐庐,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把桐庐作为一个县域大景区来打造。”
“像咱们济南的南山,河道、拦水坝不少,都可以按照风景的要求来打造,相信会很漂亮。”南山管委会副主任曲永伦说。
点状供地木结构房管理
民宿走出“德清模式”
培训期间,晚上进行座谈。学员们结合自身实际,对白天的课进行热烈讨论。其中,土地、规划、法规是三大热词。
作为全国最火的民宿聚集地之一,浙江德清莫干山不但成了教授们的“口头禅”,也是学员们的聚焦点。比如“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点状供地尝试,莫干山的裸心谷就是典型例子。作为全国首家尝试点状供地的项目,裸心谷的每一栋建筑都顺应自然地势,采取低密度、小规模、点状建设的方式,使建筑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环境,一座座被高高架起在山脊上的独立小屋成为裸心谷“招牌”的树顶别墅。而裸心谷项目区内大面积的茶树和竹林,则采用租赁的形式使用,并一直保持原生态。
这就是说,假如一个项目总面积200亩,但实际建设面积只有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生态保留地采用租赁的形式使用。通过充分利用林地、园地及未利用地,依山就势、点状开发推进村镇建设,减少了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减轻了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有效拓展了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浙江试点第二年,节约用地指标6000多亩。
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宗”交易也是出现在莫干山。2015年8月,莫干山镇仙潭村以307万元的价格,将原本废弃多年的乡镇企业地块使用权出让给“醉清风”度假酒店。当地鼓励集体组织间可采取通过“调换土地所有权自行入市、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交易入市、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合作入市、镇级统筹整体规划统一入市”等多个实现路径。
创新的还有民宿消防及管理。为了保证木结构的房子可以做经营活动,2013年德清制定发布了《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在新的规定中,耐火等级超过2级的木结构房子就可以用于经营;在卫生方面,要有必要的污染治理和安全防护的基础设施配套及污水处理池等,这些规范保证了民宿的健康发展。建立联合审批工作机制,成立由公安、消防、建设、旅游、卫生、环保、食药监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批小组,由县民宿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受理、联合审查、联合踏勘、一站式审批。
“西溪且留下”
究竟需要拿出多少个理由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有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还要有引爆点——带来独特体验、别样生活的核心旅游产品。
1000多年前,宋高宗赵构看到了小桥流水、芦花似雪的西溪美景,赞曰:西溪且留下。但对于被称为国家首个湿地公园的西溪来说,这个理由显然是不够的。
距久负盛名的西湖只有5公里之遥的西溪,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并正式开园。10多年来,除了生态环境这张王牌,西溪着力打造的是特色文化品牌IP——西溪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汉晋始发、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当代复兴等5个阶段,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
从西溪“三堤十景”的评选,到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溪人家民俗文化展示馆、清平三堂文化展示馆、西溪红学陈列馆、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等系列展馆的打造;从春天的花朝节、夏天的龙舟节,到秋天的火柿节、冬天的听芦节;从捞鱼捕虾的渔夫之旅、“摇橹倚斜阳”的“向晚游”,到涵盖西溪特色非遗的“十八般武艺”和“拳船”的健身养生体验之旅……西溪逐渐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过渡到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
节庆项目化、项目产品化、产品市场化——这是西溪核心产品打造的三句真经。
为了了解市场需求,他们还与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共同研究课题,展开资源互换合作,将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应用到旅游管理学中。比如让游客浏览西溪湿地主题活动的宣传广告,同时用眼动仪记录游客的眼动轨迹,然后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识别出游客在看宣传广告时的浏览路径,进而了解游客究竟关注什么?广告中的哪些设计吸引了游客?
对此,长清区文旅公司总经理张士磊很有感触,“区域内景区不少,但目前还是多停留在‘看’的层面上;也有相关的节庆活动,但搞过去也就过去了,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产品不够。西溪一年365天都有产品,值得学习。”
文化创意跨界融合有多深?
发展就能有多快
发展全域旅游,有两个理念越来越清晰,一是文化创意,二是人才培养。
从“孝义荻浦”、“清莲环溪”等村庄,到西溪湿地景区、小河直街街区等,甚至是“巴斯小镇”、“达沃斯小镇”等国际小镇,都离不开文化创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跨界融合,融合有多深,发展就有多快。在荻浦村,学员们看到了著名的“牛栏咖啡”、“猪栏茶吧”:石垒房、泥塗墙、红灯笼、木桌椅,原汁原味,“土”色生香。这是桐庐在发展乡村民俗游中,政府牵头、创业者介入,利用废弃的牛栏和猪栏加以改造装饰,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融入民俗酒吧、茶吧元素,打造成的品牌性休闲场所,从而形成特有的“乡土文艺范”。
这种理念已在多地践行,比如基金小镇、智慧小镇等。桐庐旅发委原副主任赵小玲认为,文化是多元的,就看你怎么融了。当地需要系统梳理有什么?溪滩河流、森林山坡,文化民俗、古村古桥古树,工业、农业、林业,有实体的做实体,无实体的卖空气、卖概念。其次,是怎么做?谁来投资、经营、管理,选择哪种投融资模式、哪种经营管理方式?现在模式有很多种,有独家投资经营的,有本地众筹的,有村委+农户,有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再次,融合是路径。树立“旅游+”理念,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城镇”、“旅游+中医药”、“旅游+高科技”、“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这次培训与实地探访,也让学员们看到了当地对人才的渴求与探索。一个地方的产业兴起,最重要的还是能留得住人。莫干山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才成就了今天。但随着民宿经济发展,民宿服务人才还是紧缺起来,尤其以阿姨为甚,只能从周边村子“拉人”。为此,当地民宿行业协会自发构建了民宿学院、管家学院,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培养管理人才。
“人才也是咱们要面对的问题。不过现阶段,我们更需要基层的带头人。”平阴东直峪村第一书记杨毅说,旅游在最基层的认知程度,对发展尤为直接。在他看来,一是要培养带头人的全域旅游思想意识,二是要开展产学研的系统融合,像当地民宿学院一样,培养大学生来做实习管家,为旅游发展增强活力。
华家池畔长椅的“济南路径”
短短6天的培训,不是没有困惑的:人家的投入那么大,人家的政策那么活,人家的村庄那么美,我们怎么追赶呢?
浙江大学华家池畔的一个长椅给了路径。6月29日上午8点20是培训班的开班式,要照集体合影。但济阳县旅游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菊、宣传科长杜娟却迟到了,满头大汗、满脸抱歉地“挤”进了合影。直到7月4日晚课程结束,说起这件糗事,杜娟才道出了原委。原来,他们路过华家池畔时,正好看到一个七八月大的婴儿卡进椅子空里,哭个不停,把孩子父亲急坏了,物业人员也在撬椅子上的螺丝,想拆椅子救孩子。他们赶紧上前帮忙,左拉右拽,就是出不来。王菊突然想到,让孩子趴下,肚皮是软的,抵着椅子后就能凹一块下去,这时候再一拉,孩子很快就出来了!
突然茅塞顿开。旅游是什么?不就是体验吗?体验青山绿水、诗情画意,还有诚信好客、真实的地方文化。青山绿水可以打造,诗情画意可以培养,更关键的是好客山东、友善济南的品质可是全国出名的,而这不就是我们最深沉的性格底蕴吗?
济南不仅有山、泉、湖、河、城的生态禀赋,不仅有百年开埠精神的传承与开放基因,还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便捷优势,先行先试、实现新突破的重大机遇等等。济南人热情、宽容、大度,不排外,这才是最具魅力的城市性格。
本次杭州之行,我们要学杭州的经验和做法,更要学他们遇到问题时敢想、敢闯、敢试、敢干的精神,学他们各个层级的领导干部、从业者在攻坚破难时坚定、诚恳的态度,以及在明确和清晰思路之后的执着。
“先进”不是高不可攀,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持续奋进,就能不断超越!
-
济南地铁线网运营时间调整 机场南站末班车时间调整为23:10
2024-11-22
-
济南这家三甲医院新院区,即将开诊
2024-11-22
-
济南市轨交二期建设全面提速中 未来将实现8条线路联网运行
2024-11-21
-
济南地铁6号线、8号线,最新进展来了
2024-11-20
-
济南解除寒潮蓝色预警 下周一或将有小雨雪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