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再到强 智能制造业终成高新区工业脊梁
2021-06-23 13:43:54 来源: 爱济南客户端
临工重机代表车型费斯托气动生产车间
1991年3月,济南高新区获批设立。30年间,济南高新区走过十年斩草开荒的政策区,经历披荆斩棘、蓬勃发展的20年功能区阶段,将高新区中心区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发展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又把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向北、向东继续推广。
30年间,济南高新区的规划范围曾数次调整,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经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自低端向高端不断进阶的曲折过程。30年间,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有过辉煌,有过低谷,终成高新区工业平稳运行的坚实支撑。
从政策区起步 率先培育信息技术装备业
济南高新区获批设立后的前10年是一个政策区。1991年,位于花园路84号的一栋高层建筑破土动工。和国内很多国家级高新区一样,济南高新区获批设立后建设的第一栋高层建筑被命名为“火炬大厦”。此大厦的开工建设对当时的高新区和济南市都具有标志性意义。这里,成为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的办公地点,也是辖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总部所在地。大厦共19层,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家孵化企业。
当时,高新区在全国都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受发展空间所限,那个时期,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主要是孵化企业,制造业需要盖厂房、上生产线,这不是几栋写字楼可以解决的。
2001年1月,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由火炬大厦迁址至舜华路双子楼的A栋,彼时B栋尚未开工。大厦周边视野所及都是农田。就是从那时起,高新区成为功能区,开始了披荆斩棘、阔步前行的20年。
2003年10月15日,齐鲁软件园环形大楼投用,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环形建筑。此后,齐鲁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园区内不仅拥有浪潮、中创等本土著名的全球信息技术外包(ITO)企业,还有戈尔特西斯的高端金融证券分析服务、东方道迩图象处理等业务流程外包(BPO)代表企业。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拥有如此创新基因的浪潮注定有更大作为。果然,1993年,浪潮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2009年,浪潮服务器高新厂区投用。依托齐鲁软件园,高新区聚焦信息技术装备,把浪潮培育成服务器市场份额持续稳居中国第一的企业。这一时期,除了浪潮,高新区集聚了以积成电子、神思电子为代表的一批信息技术装备企业。
依托乡镇企业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
2005年11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原历城区孙村镇由济南高新区代管。“当时,孙村镇有一批乡镇企业,工业基础不能算好,但高新区拥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比中心区的产业历程,高新东区的发展更加着眼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比如,招商注重产业国际合作,不论招引项目还是人才,都带着全球视野;发展产业不再只盯着项目招引,而是全盘规划布局,从接手代管区域时开始,就抓紧布局交通路网,不断增强整体区域的交通通达性。再比如,对于高新东区的片区规划,有意增加了居住、教育、绿地等生活配套,确保引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下。
2009年9月5日,本报曾报道过“北车风电产业园在济南高新区孙村片区开工建设”的消息。文章说,该产业园规划面积1815亩,一期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当时,北车风电产业园与浪潮、轻骑、济南卷烟厂等企业为邻,片区已经形成集聚效应。
对老牌工业企业轻骑而言,搬迁至高新区更是一次重生。1992年底,轻骑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到18%。后来,受摩托车行业下滑、消费趋势转变等诸多因素影响,轻骑辉煌不再。山东省和济南市两级政府决定推动轻骑整体迁建。为筹集整体迁建资金,轻骑将位于高新区中心区的压铸厂转让给高新区,这笔资金成为轻骑整体搬迁的启动资金。
通过腾笼换业,轻骑发动机与韩国KRMotors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全球摩托车生产及研发基地合资项目,这是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及“10+3”重点外资项目;济南轻骑铃木在高新东区取得新厂区用地575.37亩,实现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的倍增。2019年,企业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荣获济南市“做大做强,首次突破”奖励。2020年度,济南轻骑铃木以销量同比增长32%的战绩,成为疲软大环境下的一抹亮色。今年一季度,济南铃木继续延续傲人的成绩,销量同比增长47%,实现开门红。
对接德国工业4.0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2016年这一年,高新区“版图”再次扩围。2016年9月,章丘区高官寨部分区域划归高新区代管。同年11月,市政府将历城区临港街道、遥墙街道和唐王镇6个村都划归高新区。至此,高新区增加一个138平方公里的北区。
北区是有一定工业基础的。遥墙街道辖区是农业农村区,但临港街道有历城区打造多年的临港经济开发区,里面集聚了一批不错的企业。这一次,高新区对北区的定位更高、谋划更远。
2017年,经国家工信部批准,济南高新区设立“中德企业合作区”,这是长江以北首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也是山东省实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战略的重要支撑,肩负着济南市外向型经济窗口、制造业国际合作桥头堡的光荣使命。
随着合作区国际“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高,中德企业合作区实现从接触世界到被世界接纳的华丽转身。片区入驻企业达1000余家,聚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16家、外资企业53家。
片区在转向系统、汽车电子、涡轮增压系统、车桥等部件领域形成优势。博马科技在这里建设除德国总部之外唯一的涡轮轴生产基地。2021年,博马科技济南工厂的产能增加一倍,从过去的80万台/年提升到160万台/年。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是福士集团亚太地区的研发生产中心、商用车制动总装产品领域的领导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合作区聚焦中德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布局已初步形成。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截至2020年,高新区拥有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企业192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70.3%,实现工业总产值1138.0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9.1%,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的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
当前,高新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20年,浪潮电子信息的高端服务器规模快速增长;重汽桥箱产值首破100亿元大关,重汽配套产业链企业产值增长超40%;激光装备类重点企业产值增长超30%。2020年,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家,其中装备制造类企业41家,占比70.7%。
高新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已达1850亿元,占全市40%,注册企业1700多家。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做大做强智能输配电、激光装备、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以浪潮高端服务器、重汽桥箱卡车核心装备等为龙头,临工重机高空机械、邦德激光装备、奥太工业焊接装备等一众行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同时,依托现有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现代物流等产业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制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制造、量子通讯设备制造、医疗设备、智能仓储设备等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动能。
未来,高新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提升发展智能交通装备,积极延伸激光装备产业链,加快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智能电网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数智驱动、跨界融合的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示范引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
-
楼市新政利好持续释放 土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24-11-21
-
最新发布!LPR本月保持不变
2024-11-20
-
税费减免、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2024-11-19
-
10月房价释放企稳信号,一线城市率先反弹
2024-11-18
-
政策效果显现“银十”染上金色 未来楼市或迎暖冬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