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将大力营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2024-08-30 17:13:46 来源: 海报新闻

[ 摘要 ]近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出台的《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出台的《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进行详细解读。
据悉,《规划》聚焦强省会建设,提出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并明确了现代化、品质化、特色化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济南新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3家、文化馆13家,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161家,实现了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已建成泉城书房53家、泉城文化驿站7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济南新的“文化名片”。
“这是济南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首个获批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类专项规划。”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利介绍,《规划》分为10个章节,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并作了总体及分级布局,为特色博物馆、新型文化设施、城市书房、文保单位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与保护利用提供了明确指引。
《规划》明确了全市“两轴三带、四核一副、多点”的总体布局。“两轴”是指泉城历史文化轴和城市现代文化展示轴。“三带”是指黄河生态文化带、齐长城历史文化带和胶济铁路文化带。“四核一副”是指老城历史文化核心、西客站西部文化核心、CBD东部文化核心、大桥组团北部文化核心等四个文化主核心,以及莱芜文化副中心。“多点”是指商河、济阳、长清、平阴、章丘、钢城等区县文化中心。
另外,《规划》细化了省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分类布局,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配置街镇级、社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大力营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同时,《规划》还合理布局了我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规划一批特色场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规划》提出,将大舜文化、儒家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等融入博物馆建设,规划一批特色场馆,充分展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发展3种新型文化设施集聚区,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同时,突出人文特色,构建便捷性、复合型、品质化、特色化书房体系,分中远期规划一批泉城书房。《规划》对重点文保单位分类活化利用进行导引,让宝贵的文物资源更好地讲述济南故事,充分展现济南文化强市风采。
《规划》明确将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数据库,对公共文化设施采用边界控制、点位引导、标准控制三种方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前“预控”文化设施用地,对设施建设规模实行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双控”,保证建设规模不减少,
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时,明确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主体,将建设标准纳入项目规划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项目推进、设施监督使用等流程程序,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各级各类文化设施采用混合用地方式与商业复合设置
此次出台的《规划》与之前相比,在规划面积和要素、规划期限、规划内容、用地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
在规划面积和要素方面,本次规划是在“五级三类”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的,同以往《规划》只涵盖主城区不同,此次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包括所有区县及功能区,规划面积与之前相比明显扩大。同时,规划强调全要素覆盖,规划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在规划期限方面,此次规划期限为2023年-2035年,属于中、长远期规划。同以往相比,规划期限明显延长。
在规划内容方面,本次规划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城市优秀案例,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科学布局、合理预留规划用地,全要素编制。此外,规划中还增加了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在用地方式方面,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设置,坚持独立占地与“复合建设、盘活存量”相结合。除独立占地之外,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各级各类文化设施采用混合用地方式与商业复合设置;与体育、养老、公园绿地等综合设置。同时,挖潜盘活存量,鼓励利用现有商业、商务存量建筑,规划设置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等。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