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建设提速突破 “四岁”新城正青春
2025-04-25 17:16:10 来源: 济南日报
自2021年4月25日获国务院批复以来,起步区建设已历时四载。从“凭地绘图”到“依图建城”,起步区内交通路网从蓝图落地为立体动脉,生活场景从村居蝶变为理想社区,产业发展从传统加工转化为现代产业集群……
4年前,这里是黄河北岸一片亟待开发的留白土地;4年间,顶层规划一笔笔勾勒出新城模样;4年后,一座现代化新城拔节生长。
以立体交通重塑新城格局
头顶30米处是奔涌而过的黄河水,地下是钢铁巨龙“山河号”的穿岩破阻……日前,记者在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正以日均16米左右的速度向前掘进。
“盾构机现已掘进1055环、2110米,完成总长度的64%,预计年底实现盾构隧道贯通。”中铁十四局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机电部部长黄鲁称,明年通车后,跨黄车程将缩短至5分钟。
这是济南加快跨黄通道建设,推动城市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按照省市交通优先原则,济南市以年均开通一条过河通道的速度,持续加密通往起步区的跨黄通道。根据规划,起步区跨黄桥隧共有21处,目前已通车11处、在建3处。除黄岗路隧道外,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计划于今年通车;航天大道隧道计划后年通车,年均增添一处过河通道的速度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起步区还规划建设“三横七纵”、总里程132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九横十二纵”、总里程342公里的结构性主干路网。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道路里程292公里,具备通车条件约180公里。今年,将新启动42公里市政道路建设。
从规划蓝图到立体交通网,起步区还系统推进“公、铁、空、水”四港联动。在内依托跨河通道、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与济南主城区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在外借势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小清河全线通航等全面融入全国“八纵八横”综合交通网。
如今,起步区正以立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重塑着新城的发展脉络。
以理想生活绘就幸福底色
起步区建设的每一处落笔,最终都指向群众需求。当前,起步区正以“人”为核心勾勒美好生活图景,绘就一张张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4年间,起步区顺利完成鹊华、凤凰、河润、清宁、怡河、汇清苑、启新家园等社区的回迁安置,超2.5万名群众喜迁新居。仅2024年便建成23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完成27个村、4300余户、2.1万余名群众的回迁任务。今年,起步区正全力推进805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助力8.9万群众实现“就近进城”梦想。可以说,这张安置答卷格外有力度。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鹊华理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练习舞蹈的居民、做手工的孩子以及参与社区微业的创业者。“社区配建的9600平方米体育馆预计6月投入运营,届时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运动空间。”鹊华理想社区党委副书记王侃告诉记者,在理想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等载体,打造了理想邻里、教育、健康、创业、服务、治理等六大场景。通过标准化场景建设,为起步区回迁社区治理蹚出了新路子。应该说,这张治理答卷格外有温度。
如今,这一温度还在持续向外蔓延。放眼整个起步区,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民生跃升: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用,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山大二院北院区正式启用,黄河体育中心、国际学校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重大公服配套,让这张民生答卷格外有厚度。
以产业集聚激活发展引擎
产业兴则城市兴。起步区成立4年来,大力构建“3+1”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呈现集群式崛起。
比亚迪济南基地自2022年开工后,产能持续跃升、车型日益丰富。同时,起步区通过梳理比亚迪数百家配套企业信息,成功推动部分供应商在此落地生产线,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起步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在外贸“新三样”领域,起步区的“新能源电池矩阵”正成为产业出海的新名片。去年以来,起步区在这一赛道上持续突破:爱旭济南一期10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首条生产线试生产成功;山东首片大面积、可商用单结钙钛矿光伏电池下线;全球首个南极氢能发电系统用上起步区生产的氢燃料电池……“三块电池”助力起步区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一边招引重大项目强增量,一边激活存量企业提质量。为帮助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起步区在崔寨片区建设了规模达530亩的绿能智造产业园。建成后,以鼎点数控、温声玻璃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将在这里焕发新生机。
此外,为筑牢产业生态底盘,起步区还以园区建设为核心载体,多点发力、协同推进。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积极引入众多大院大所,搭建起高端科创平台;在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借助京东链主企业优势,构建智能物联等产业生态;在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则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智能制造主阵地。
从链主企业领航的“头部方阵”,到链式集群支撑的“腰部矩阵”,再到特色园区托举的“生态基底”,4年来,起步区正加速建成“引进来、留得住、长得大”的产业生态,让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在黄河北越扎越稳。
四载春华秋实,大河之北已加快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从交通动脉的贯通到民生画卷的铺展,从产业集群的崛起至城市能级的跃升,起步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书写了从“白纸作画”到“成形起势”的时代答卷。


-
济南最新征收冻结通告,具体范围公布
2025-04-25
-
五一前夕,济南气温将重返30℃+
2025-04-24
-
济南工业南路改造“冲刺”,完工后通行效率将提升20%
2025-04-24
-
济南古建筑数字化保护迈上更高平台
2025-04-22
-
济南小清河南路将进行热力管道施工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