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 分析称需增供给抑房价
2017-07-07 09:10: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报告,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七”。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披露了很多数据,其中关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数据引人关注。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在之前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我们只能查到截止于2012年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当年分别为32.9平方米和37.1平方米。简单计算,2016年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1.2%和23.5%。
对比其他数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特别是城镇——在四年间的增幅是比较低的。例如,在这四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为39.3%,实际增长2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更快。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率为26.2%。
这几年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1.4%下降至2016年的29.3%,下降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7.5%下降至2016年的32.2%,下降5.3个百分点。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因如此,食物需求的增长放缓了,例如,四年间,城镇居民的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15.3%,人均鲜奶消费增长18.6%。整体来看,人们对食和衣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那么,下一阶段,继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将是提升居住水平。
从国际比较看,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平方米处于中等水平。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一份报告,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为67㎡,我国距离这个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英国和法国分别为35.4平方米和35.2平方米,与我国的水平基本相当;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9.6平方米和19.8平方米。
但我们要考虑到,我国仍然处于较快的城镇化过程中,对新建住房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整体维持目前的水平甚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难度还是很大的。最近几年,我国城镇人口每年增量都在2000万左右,如果都达到36.6平方米平均水平,那就需要每年新增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其实,36.6平方米是通过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不包括集体户,没有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应该也不在调查范围之内。如果将这些群体考虑进来,人均居住面积应该会少于那个数。
另外一个问题是,居住支出越来越大,会增加人们的生活压力。2012年和2016年,居住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1.5%提高到21.9%。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比重会更大。2015年,北京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占比为30.6%。在调查统计中,居住支出包括房租、水、电、燃料、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也包括自有住房折算租金。也就是说,并没有包括购买住房的支出,而那个才是更大的负担。
未来几年,提升居住水平、继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难度颇大,需要在“房子是用来住”的基调下,增加住房供给、抑制房价增长。
-
税费减免、放宽落户,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2024-11-19
-
10月房价释放企稳信号,一线城市率先反弹
2024-11-18
-
政策效果显现“银十”染上金色 未来楼市或迎暖冬
2024-11-16
-
楼市新政提振市场信心 房地产向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2024-11-16
-
全国70城10月房价出炉!济青烟新房环比降幅收窄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