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道路交通项目率先完工
2017-10-12 09:04:31 来源: 济南日报
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雨水桶
经过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泉城济南越发生态宜居。径流少了、市容靓了、水景多了,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共识。这其中,不止有绿色设施发挥海绵作用,城市道路这样的灰色设施同样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海绵城市道路交通项目部第一个完成试点区域全部项目建设,利用9项工程实现2.2万立方米径流指标,较原计划指标提高15.8%。
早在2015年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甫一提出,我市道路交通便第一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方案调整。“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建工程要因地制宜地增加海绵设施,未开工工程也要及时调整设计。”道路交通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9个试点项目全部增加海绵设施。尤其是当年完成的二环南路、旅游路西段(历阳大街至舜耕路)、舜世路二期(南段)、小姑山北路工程,更成为首批海绵样板工程,引来省内外其他城市建设者们的效仿。
说起济南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交通项目,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王建龙教授对二环南路记忆犹新,“10余公里的高架桥下,安装了280余个雨水桶,集水能力十分可观,这体量在全国都难以看到”。据了解,该系统将带有初期悬浮物的雨水弃流后,才将干净的雨水收入桶中,用于储存浇灌,超量雨水也可通过溢流口进入绿化带、雨水管网。今年上半年完工的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也安装了81套雨水桶,两处高架单次即可收集雨水约1500立方米。
除了“黑科技”雨水桶外,我市还结合道路坡度设置植草沟和蓄水坝,滞蓄雨水的同时更帮助其下渗;新建蓄水池与周边山谷整治、泵站建设相结合,实现一池多用;建设透水人行道、门洞式路沿石、下沉式绿化带,组成雨水拦截系统,减少了道路径流,并实现了下渗……
近年来,这些形形色色的“海绵宝宝”同样出现在二环西路南延、纬十二路、凤凰路、旅游路东段等试点区域外工程中,按照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建设原则,为济南回归自然生态贡献力量。
-
济南地铁6号线、8号线,最新进展来了
2024-11-20
-
济南解除寒潮蓝色预警 下周一或将有小雨雪
2024-11-19
-
济南这一重要片区,征收冻结
2024-11-19
-
5.8公里路灯全换新,济南经十东路这个路段又美又亮
2024-11-16
-
地铁站与机场“同框”,济南四大交通枢纽“一线牵”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