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用海绵定义道路新标准

2017-10-19 13:48:26 来源: 济南日报

[ 摘要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济南许多道路两侧树立着“海绵宝宝”示意牌。牌子上既有用拟人笔法生动描绘的道路海绵部件及功能介绍,也有建设者们自创的手绘图,让市民直观地了解道路海绵项目。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济南许多道路两侧树立着“海绵宝宝”示意牌。牌子上既有用拟人笔法生动描绘的道路海绵部件及功能介绍,也有建设者们自创的手绘图,让市民直观地了解道路海绵项目。

第一个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全部建设任务,并通过道路改造工程、市政设施养护等,在试点区域内外大规模实施“海绵化”……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道路交通项目部用“5+2”、“白+黑”拼出来的。作为项目部一员,郭庆伟回忆道,2015年4月3日,济南申报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功,那时二环南路等海绵试点道路工程已经处在争抢工期的关键时候,“怎么才能因地制宜既穿插海绵设施,又能满足工期和径流两大指标,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课题”。

那时,海绵城市还是一个新概念,像郭庆伟这样的老市政人也是从零起步。鉴于国内尚没有成熟经验借鉴,为少走弯路、缩短探索周期,他积极组织建设、设计、项管、施工等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术研究,还多次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到现场讨论方案,充分利用专家组的技术优势,吸纳国内外已建成项目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确保道路交通项目第一时间完成一系列方案调整。

别看有强大的专家组坐镇,不少工作得靠自己。郭庆伟告诉记者,以旅游路西段为例,当时的设计方案并没有考虑到湿陷性黄土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为了达到海绵透水和安全稳定的双重效果,他们便提出在路基和结构层之间加设防水垫层,让道路能渗透、能收集。

二环南路的十大“海绵宝宝”里,不少也是项目部负责人杨峰带领大家创新提出的。“为了把道路上的水引到绿化带来吸纳,我们建设了开口式路沿石、高档水路沿石等海绵形式,超额完成了75%的雨水消纳指标。”郭庆伟说。

如今,让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像这样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成为我市道路工程建设的新标准。郭庆伟介绍,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道路交通项目部会同设计部门研究提出了透水沥青、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绿化带、高架路收水桶、蓄水池、植草沟等10余种海绵形式,成为节水保泉的最好途径,更有助于提升整体景观、缓解马路行洪。

在济南39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9个道路交通工程通过人行道透水铺装,因地制宜建设下沉式绿地、生态树穴等,增大地表渗入量,最大限度发挥道路集水功能,蓄积雨水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等,超额实现2.2万立方米径流指标。“济南越发生态自然了,”这样的改变让郭庆伟倍感自豪。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