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品房与保障房转换通道 去库存惠民生一箭双雕

2016-01-05 08:50: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摘要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为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同时解决保障房供给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许多地方正在探索打通商品房与政策性住房通道,即政府不再建政策性住房,而是直接从开发商手中回购符合条件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为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同时解决保障房供给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许多地方正在探索打通商品房与政策性住房通道,即政府不再建政策性住房,而是直接从开发商手中回购符合条件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这种做法效果如何?经济日报调研组在河南蹲点调研房地产去库存话题时,专门就回购商品房做保障房的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保障房处境有点尴尬

在河南采访时,不少开发商用“惨淡”来描述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境况。特别是在2014年,大量的商品房卖不出去,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比商品房价格更低的经济适用房,也有不少楼盘处于空置状态。

濮阳市康居花园小区是2012年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项目总投资4.2亿元,建成经济适用房2452套、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公租房200套、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2014年9月起,政府进行了摇号配售。不过,群众对此似乎并不“感冒”。

濮阳市房地产管理中心主任宋洪斌说,一年多来,康居花园已经进行了7轮配售选房,市政府还先后两次放宽了申购条件,但目前仍有600多套房子无人问津。

在宋洪斌看来,出现这样的局面,关键在于这些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小两口住都有点挤,要是老人来帮忙带孩子,根本住不下”。

在河南省其他一些三四线城市,政府自建的政策性住房“遇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禹州市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在三四线城市,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的价差不像北京(楼盘)、上海(楼盘)、广州(楼盘)、深圳(楼盘)等一线城市那么明显;一些商品房在去库存中开展降价促销或享受政府补贴,与经济适用房的价差还在进一步缩小。同时,商品房在地段、户型、面积等方面选择范围较宽,而保障房选择性小,还有“5年内不得转让”等限制。在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许多人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商品房。

一位官员无奈地说,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出发点是改善民生,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住房问题。可是在三四线城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在“最后一公里”陷入了困境——老百姓不如预期的那样买账,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味道。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