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城市周边楼市成投资新宠 “溢出效应”不断显现

2017-06-28 09:32:59 来源: 环球网-财经频道

[ 摘要 ]楼市已经历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调控,从最初的限购、限贷,紧接着的限价、限售,再到一线城市的全面限商,房地产市场热度在“五限”下大幅降温。

与供应旺盛相对应的是,商业地产整体需求难以提振,市场吸纳力下降。据了解,武汉方面,除了几个传统办公区和商业区,其余区域均因缺少整体的氛围和相应配套导致去化困难。

除了住房性质结构失衡外,地方楼市还存在区域性结构失衡。如六安在部分区域住宅热销的同时,一些县乡仍需积极推介房源。六安市房地产管理局统计显示,2016年在棚改货币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发放契税补贴和购房补贴、购买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源等一系列的去库存措施的作用下,库存面积大幅下降,全年净去库存面积达336.19万平方米。

六安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吴耘介绍说,六安市金寨县,库存总量较大,去化速度较慢,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该县推出了居民购房和农户退出宅基地购房两项补贴政策,有效的推动了去库存工作,盘活了房地产市场。霍山县人口基数小,库存量也较大,该县则减少了商品房的土地供应,暂停了乡镇房地产的开发,并通过移民补助、惠民安居贷等措施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湖北方面,截至2017年3月底,虽然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平均消化周期为7.4个月,但仍有5个县库存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其中,郧西县18.6个月,嘉鱼县22个月,黄梅县23个月,云梦县24.8个月,屈家岭管理区31个月。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指出,由于城市综合体集中了优质土地资源和大量资金,一旦过剩引发泡沫破裂,将成为城市“空壳”和“黑洞”,其后果将比住宅市场更严重,会带来更多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社会资金浪费。他建议,应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降温”,合理控制城市综合体数量,警惕烂尾风险,从抓运营管理着手提高质量,预防城市“黑洞”的形成。

分城施策转向区域施策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已关注到该类城市所面临的风险。为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7部门5月份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的若干意见》,通过去库存与供地联动、鼓励企业将非住宅商品房转为自持物业、鼓励个人购买商住公寓等途径,指导各地有序化解非住宅商品房库存。

根据意见,安徽将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与土地供应联动,要求各地结合各类非住宅商品房在售量、将要上市量和市场总体需求情况,按“控制总量、限制增量、消化存量”原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量,优化用地供应结构。明确商业、办公等非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超过48个月的城市,停止新出让同类性质用地。同时,优化各类非住宅项目,多渠道消化非住宅商品房库存。鼓励企业将商业、办公等非住宅商品房转化为自持物业;支持房企从销售商品房向“售租并举”投资模式转变;鼓励开发企业成立专业租赁公司,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开展房屋租赁业务。

重庆方面,近日重庆市政府网公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市商业商务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政府将从“控制商业商务房地产建设用地新增供应规模、支持实施商业商务用房转型利用、支持开发企业自持经营商业商务用房、扩大商业商务用房的市场需求”四大调控措施加大商业商务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末全市商业商务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其中主城商业商务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内。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热点周边城市已进入去库存和控房价双轨并行阶段,调控难度将继续增加,需要有新的调控视角和手段。

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说,随着经济的融合以及城际交通的彻底改善,城市界限越来越模糊,区域概念强化,仅以行政边界实施的一城一策可能会无法适应市场变化。陈劲松建议,通过完善现有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等机制,将区域房地产市场逐步作为一个中观整体看待,在一城一策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区域协调施策。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