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城”蝶变别样美 看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2017-11-20 09:29:53 来源: 济南日报
当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戴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那闪着金光的荣耀,久久令人回味……
一座城,700多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奋勇前行,这是怎样壮观的一种场景?
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几经波折,败而不馁。最近两年奋然发力,众志终“成城”,这又是怎样激越的一种豪情?
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春华秋实。这顶桂冠,是对城市的加冕,以沉甸甸的分量,映衬出700多万人民的时代担当;那闪着金光的荣耀,是对这种精神的加冕,以奋进不息的底色,呼应着泉城儿女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儿。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是一条城市进化之路,它让城市变得更大、更好、更美;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是一条文明提升之路,它让文明之花盛开、助人为乐成为风尚、遵规守矩成为习惯;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是一条精神洗礼之路,它让这座城市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有干事创业的激情。
当我们从圆梦的喜悦中冷静下来,回望这段堪称坎坷而辉煌的征程,特别是近两年越难越进、担当实干的奋斗历程,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座城市逐梦前行的砥砺足迹,用文明之光照亮城市的前行之路。
千年古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泉城,济南曾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让人羡慕,那让济南名扬天下的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给人留下了无数美好回忆和无限遐想!
曾几何时,当人们从美好回忆、无限遐想中回过神来,审视身边的一切和城市的现状后发现,美好回忆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无限遐想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一度,“脏乱差”成了济南的标签,“大县城”成了济南的代名词,“土里土气”成了外地人看济南人的第一印象,“这里的天灰蒙蒙的老不亮”成了让济南人尴尬不已的玩笑话。
改变!济南的环境迫切需要改变!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改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着这样的使命出发了。
一路走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棚改旧改加速推进,曾经被人喻为“城市伤疤”的棚户区如今越来越少,老城区露出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拆违拆临强力推进,曾经被喻为“城市顽疾”的违建临建一一拆掉,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小广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开展,曾经一度盛行的马路市场成为过去时,“脏乱差”的标签终于被撕掉,黑臭水体变成了清澈的河道。曾经,济南一度因排名倒数第一而被戏称为“霾城”、“堵城”,这调侃更似一记响亮的耳光。如今,济南逐渐摘掉“后十”的帽子,特别是今年9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8%,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泉城的天更蓝了;交通拥堵状况也出现拐点,道路越来越通畅。
一路走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城市在不断长大,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快一体”路网基本形成,城乡水、电、气、热、宽带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济南地铁时代正式开启。宜居品质不断提高,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建成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荣获5A级景区,泉城特色更加彰显。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42%,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一路走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这座城市实力越来越强。经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千年古城在进入新常态后迅速调整状态,开始适应、引领新常态。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6.1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个、0.2个百分点;长期被视为发展短板的工业,其增加值同比增长7.3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1个、0.4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3974.3亿元,同比增长13.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6个、3.2个百分点。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创2000年以来历史新高,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
一路走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获得感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比重达到7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052元和15346元。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标准逐步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中小学全面实现零择校、零择班,获评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之一……泉城越来越宜居宜业。
这些渐变的点滴,汇聚成城市之“形”的改变。打开一扇扇文明的窗口,济南展示着创建与发展、发展与共享的思辨关系。
日益盛开的文明之花香满泉城
走进这座城市,总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温暖你我。
2016年寒冬,解放东路现代逸城小区门口,一名中年男子心脏骤停,晕倒在路边,过路市民自发围成圈,有的指挥交通,有的拿来急救药品,有的帮男子做心肺复苏。这道“最美人墙”,正是一座城市道德的缩影。
凡人善举,最是打动心灵、感召行动。
为了救助远在意大利的白血病患者,商河县希望小学女教师扈秀花,两赴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面对自己不吃不喝11年才能挣到的28万元现金,49岁的保安王连伟没有心动,一边找寻失主一边报警求助,最终将钱物归还原主;
面对急需A型血的38岁高龄双胞胎产妇,济南近百名市民冒着严寒献血36200毫升;
章丘绣江河畔,为救一名落水儿童,19岁的花季男孩崔士业献出宝贵生命;
……
泉城有爱,温暖如斯。
一个个“最美”是泉城文明提升的最好注脚。近年来,济南市共有30人当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6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涌现出火海救人的泉城平民英雄“蜘蛛侠”等一大批凡人善举,展现出泉城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细细解读泉城“最美”现象,我们会发现,在这座城市,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寻常百姓,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并构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图谱。
生活需要秩序,秩序就是文明。
凑够人数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是一道令很多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难解之题,如今济南找到了答案。为改变路口的通行秩序,今年5月,济南交警通过在路口安装闯红灯抓拍系统,实时曝光行人违法行为并将其通报至单位,使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不定期在路口为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和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主点赞,并与公交、出租车、快递、外卖等行业联动,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20年来,改变的何止是交通秩序。摊贩占道经营、门头房“乱伸舌头”等问题一一被解决,乱搭乱建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排队上车、遵规守法,在文明路上的泉城,诠释着“文明有序”的内涵。
实干担当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签
回顾这场漫长的逐梦,济南人收获的何止是物质的丰裕、文明的提升?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让泉城人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呼声一次次从泉城大地呼啸而过,我们言之凿凿又信誓旦旦,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铿锵为自己壮行,通过一代代接力终于圆梦。经过创城,这座城市和市民变得更加坚强、更有毅力、更有信心。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700多万的人心融合在一起。过去,很多工作都会遇到“上热下冷”的现象,上面喊破嗓子,下面纹丝不动。通过近年来的创城攻坚,以上率下、上下联动成为一种干事创业的常态。特别是近两年创城攻坚战打响伊始,面对时间紧迫、竞争激烈、测评标准高等严峻形势,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创则必成”的信心,背水一战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为民靠民不扰民”理念的践行,让广大市民支持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城市因市民而文明,市民因城市而骄傲,这座千年古城与700多万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
这段不平凡的征程,激发起泉城人干事创业的豪迈之情。在近两年创建攻坚的日子里,街道和社区基层干部,以大街小巷作考点,层层包干、人人分片;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文明的故事;在公园广场、在农贸市场、在社区村庄……每一个普通市民为创建蓄积力量,哪怕微乎其微。事非经过不知难,所谓的厚积薄发,只不是济南人拼搏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经过这次大考,“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事实惠的”的口号响彻泉城,勇于担当、雷厉风行、快干实干的作风成为济南人的鲜明特征。
当“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已揽入怀,我们有理由骄傲,却不能沾沾自喜。因为,创城为我们赢得了宝贵财富,但它不是一劳永逸,而且这笔财富需要我们转化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
全面解除限购后的首个“小长假”,济南楼盘到访量明显增长
2023-10-02
-
2023年7月济南共计推盘21次,推出房源1882套
2023-08-02
-
2023年1月济南共计推盘10次,新增房源1067套
2023-02-01
-
2022年11月济南共计推盘25次,新增房源1975套
2022-12-01
-
2022年9月济南共计推盘25次,新增房源1484套
2022-09-29